泸州泸县:深化“吹哨报到” 推进“群防群控”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泸州市泸县聚焦“党建+网格”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吹哨报到”党员志愿服务机制,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动能。
“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迅速建立泸县疫情应对指挥体系,下设14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党员志愿服务组,对全县机关干部、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等各类志愿力量进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将镇街划分为三级网格,明确1名镇街班子成员担任“片长”、1名包保部门分管领导+1名镇街干部担任“网格长”、1名包保部门中层干部担任“点长”、N名志愿者定点服务,细化制定“三级四岗”17项责任清单,将防控责任落实到楼栋、到户、到人。全面赋予镇街在疫情防控中的领导组织权、统筹协调权、人员调配权,每天根据工作实际向三级网格下达指令、分派任务,探索建立镇街评议部门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上下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网格吹哨、党员报到”。全县361个网格党组织第一时间响应县委组织部倡议,及时将疫情防控部署要求传达到每名党员,动员全体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依法有序参与抗疫工作。4800余名党员主动向网格党组织“请战”,积极认领任务、迅速投入战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36支,在防控关键部位成立临时党支部86个,紧盯“一线”打好群防群控阻击战。356名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动员驻区单位、国有企业、学校、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和党员向社区报到,建立各方资源共享清单,依托党建联盟共同商讨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以党建项目方式推进落实。
“党员吹哨、群众报到”。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制定特殊时期的“小区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从“共建共治”转为“群防群控”。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动热心居民、青年学者、退役军人、乡贤人士等当好防疫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累计劝退聚集活动119起。广泛推行“党员骨干+志愿力量”搭配工作模式,统筹推动物资配送、代跑代办、弱势关爱、卫生消毒等社会化服务向网格集聚,将疫情防控与治理、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静态管理中呈现出“党员挂旗作战、商家主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画面。(黄小孟 黄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