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解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收入比例口径解析

Connor 币安全球站 2022-12-12 81 0

尽管按税法口径和会计口径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影响最终优惠的享受,但是,还是建议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相应的比例,规避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这是您在祥顺财税俱乐阅读的第17,384篇

LAODINGJIESHUI

作者简介

企业所得税优惠多多,有心留意的话,很多政策都有收入比例的要求,比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项目收入占比及研发费加计扣除负面清单行业收入占比等。收入占比的计算看似简单,其中却有玄机,如果没有吃透政策的具体规定,计算出来的比例可能就不正确,导致可以享受的没有享受,不该享受的反而享受了,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笔者整理相关政策并做简要解析,希望对大家理解政策有所帮助,规避相应的税务风险。

高新产品收入占比的计算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规定: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总收入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与不征税收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

根据上述规定,高新收入占比用公式表示: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总收入×100%≥60%

针对上述公式,需要关注分子和分母的计算口径问题。

首先,要关注所得税政策中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特殊规定,这里的收入口径为“税法口径”,并不是“会计口径”,这个需要引起大家(尤其是财务人员)的注意。不要一看到收入,就想当然的认为是会计收入,要看政策的具体规定。

其次,具体到高新收入占比的计算,尤其要关注分母的口径。因为,针对分子(高新收入),其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税法和会计的计算口径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差异(下同)。但是,分母(总收入)具体包含的内容,税法和会计的口径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格外关注。

根据国科发火[2016]195号的规定,总收入(分母)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与不征税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确认。

总收入中收入总额的口径,依据为《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具体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

总收入中不征税收入的口径,依据为《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具体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其他不征税收入的认定,实务中主要参照财税[2011]7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展开全文

实务中,很多企业在计算收入占比时,由于不了解税法的口径,采用了会计口径,其实这样计算是不正确的,也是存在风险的,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举例说明:某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2023年准备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2022年有关收入如下:主要产品(高新领域产品)收入5000万元;销售材料取得收入500万元;商品贸易取得收入2500万元;转让一套生产设备,取得收入300万元,账面价值320万元,会计上确认净损失20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取得子公司分红200万元,会计上计入投资收益;收到当地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研发补助300万元,专门支持企业的新材料研发,拨付文件规定专款专用,有具体的管理要求,会计上将其全部计入营业外收入,汇算清缴时该企业将其认定为不征税收入,予以纳税调减,并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计算2022年该公司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

如果该公司的会计不了解税法关于收入的规定,按会计上营业收入的口径计算,结果如下:

5000÷(5000+500+2500)×100%=62.5%>60%,符合认定的要求。

但是,如果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规定: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5000万元

总收入=(5000+500+2500+300+200+300)-300=8500万元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5000÷8500×100%=58.8%<60%

因收入占比小于60%,则不符合认定的要求。

通过上述案例看出,用会计口径计算和用税法口径计算,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尤其在高新收入占比处于临界值附近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了会计口径,不考虑其他条件,即使企业取得了高新资格,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税务风险。

当然了,如果企业的高新产品收入一支独大,没有其他收入或其他收入很少,此时不管用税法口径还是用会计口径,不会影响认定结果,只是具体比例有所差异而已。但是,仍然建议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计算相应的指标或比例。

总结:高新收入占比的计算,要重点关注分母的税法口径,即分母=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负面清单行业收入占比的计算

财税[2015]119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第四条新增7个(实际为6个)负面清单行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及其他行业。上述行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 -2011)》为准,并随之更新。

根据规定,只要企业属于上述六个负面清单行业,即使企业发生了研发费用,也不得加计扣除。但是,在企业多元化运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企业属于上述六个行业呢?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对此作了明确。

97号公告第四条规定:《通知》中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行业的企业,是指以《通知》所列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研发费用发生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按税法第六条规定计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余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

根据上述规定,同样要关注分母的口径。这里的分母=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投资收益。这里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及投资收益仍然是税法口径,不过与高新收入占比的分母相比,多了一个减项,即投资收益。个人理解,这里的投资收益就是《企业所得法》第六条的第四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含权益性投资转让产生的投资收益,因为按照税法的规定,权益性投资转让产生的投资收益,属于转让财产所得。

另外,这个政策中,也需要关注分子的计算。比如,某企业多元化运营,其中批零业务收入占比30%,餐饮住宿业务收入占比20%,商务服务收入占比20%,制造业收入占比30%,虽然单项业务收入占比均小于50%,但是三项负面清单行业收入合计占比为70%(30%+20%+20%),超过50%的规定,因此该企业属于规定的负面清单行业。

总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负面清单行业收入占比的计算,分子为全部负面清单行业收入总和,分母=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投资收益。

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项目收入占比的计算

现行关于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20年第23号,主要内容: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本条所称鼓励类产业企业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企业。

23号公告并没有对“收入总额”的口径进行明确。但是23号公告实际上为财税[2011]58号文件的接续文件,58号文件的执行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58号文件的配套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2号)中规定:上述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因此,23号公告中“收入总额”的口径同样为《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

总结:鼓励类产业项目收入占比,分子为鼓励类产业目录所列的产业项目收入总和,分母为收入总额,没有任何减项。

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财税[2020]31号),鼓励类产业收入占比的计算及口径同上。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行业收入占比的计算

现行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政策包括财税[2014]75号、财税[2015]106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66号三个文件,涉及两个重点行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述文件,并没有对收入占比进行明确。

在财税[2014]75号的配套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及财税[2015]106号的配套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8号)中明确规定:行业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确定。涉及行业企业是指以上述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

总结: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行业收入占比,分子为重点行业营业收入总和,分母为收入总额,没有任何减项。

除上述列举的四个政策外,集成电路及软件企业有关税收优惠(财税[2016]49号、财税[2015]6号)也有类似规定,具体如下:

1、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汇算清缴年度集成电路制造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2、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汇算清缴年度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集成电路自主设计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

3、软件企业:汇算清缴年度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嵌入式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软件产品自主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0%(嵌入式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0%)。

4、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5、集成电路关键专用材料生产企业或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生产企业:集成电路关键专用材料或专用设备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0%。

上述规定的中“收入总额”,其口径仍然是《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

上述优惠中,重点要关注高新产品收入占比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负面清单行业收入占比,其分母并不仅是收入总额,还包括减项内容。

综上所述,企业在享受所得税优惠时,如果该项优惠有具体的比例要求,一定要吃透政策,明确该比例的计算口径,尽管按税法口径和会计口径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影响最终优惠的享受,但是,还是建议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相应的比例,规避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疑问?欢迎来留言咨询哦~小编尽量一一回复 ,如果文章能帮助到大家,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强动力~

评论